11月24日消息,花呗发布公告表示启动品牌隔离工作,原花呗服务入口将变为“花呗丨信用购”。
认真看完相关说明,我们简单翻译一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金公司”)出资的以后继续叫“花呗”,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出资的以后叫 “信用购”类型的服务。
据了解,目前部分用户的花呗已经更新为“花呗”和“信用购”服务,未来这一工作将分批、逐步覆盖到更多用户。
从花呗到“花呗” “信用购”
根据不同的信贷额度提供方,大家使用的消费信贷服务将分为“花呗”和“信用购”两个部分。
首先是“花呗”部分。隔离之后的花呗将成为蚂蚁消金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服务品牌。
其次是“信用购”部分。隔离之后新增的“信用购”,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独立审批授信的消费信贷服务类型。
品牌隔离后,尽管“花呗”底层属性发生了不少变化。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其实没有太大改变。
在页面展示上,原花呗服务入口变为“花呗丨信用购”。点击进入后,账单、总额度等布局则与原来一致。只是账单和额度栏下方,分别新增加了“花呗”和“信用购”两个入口。而由于“花呗”的品牌字样继续存在,用户直观感受几乎不受影响。
在额度方面,分别点开“花呗”和“信用购”后,则可看到两个部分对应的额度情况。“花呗”额度由蚂蚁消金公司提供,主要满足用户日常的中小额消费需求,从网友反馈看,大部分用户额度在1万以内;“信用购”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一般比“花呗”额度高,以满足用户更高的额度需求。不少网友也晒出升级后的截图,“花呗”和“信用购”两个额度相加,与原额度几乎保持一致。
在体验方面,“花呗丨信用购”的支付消费场景与此前一致,二者在查账、还款等核心体验上亦保持一致。当然,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偏好调整“花呗”和“信用购”服务的付款顺序。此外,有的订单支持“花呗”和“信用购”组合付款,这些都将交给用户自行选择。
费率方面,“花呗”、“信用购”可以享受免息期。对于分期还款以及最低还款后产生的收费,都将有具体服务的金融机构独立审批和确定。根据实际体验,费率与此前同样一致。
征信方面,“花呗”将由蚂蚁消金公司报送征信系统,“信用购”类型的服务则由提供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报送。
总体上,“花呗丨信用购”的核心体验与此前区别不大,对于一款拥有数以亿计用户的产品来说,这至关重要。不增加成本、不降低体验,保持业务连续性和服务质量,也是蚂蚁集团有关整改的基本要求。
品牌区隔,意义不止于避免混同
2015年,花呗正式推出。
凭借良好的支付宝受理环境、一定期限的免息期、方便的使用体验等特点,经过多年发展的花呗俨然已成为现象级消费金融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花呗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早在2018年5月,花呗便宣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并表示要与金融机构一起,共同开拓更多的服务场景。
相关数据显示,蚂蚁集团微贷科技平台98%的信贷余额均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际进行贷款发放,或已经完成证券化。换言之,金融机构一直是花呗贷款余额的重要来源。
按审慎监管要求,信贷等金融活动应该更清晰明了。银保监会明确要求蚂蚁集团采取有效方式,保证金融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服务时能够充分了解信贷服务提供者的名称,避免引起品牌混同。
今年6月,蚂蚁消金公司获批开业。按照整改要求,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金公司开业6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花呗、借呗都将成为其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消费信贷,不能再标挂花呗、借呗之名,于是便有了现在的“信用购”。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表示,通过品牌隔离举措,花呗与其他金融机构独立运营的消费信贷产品形成了有效的隔离和区别。这一举措有助于用户更充分地了解服务提供方的信息,避免品牌混同,也更符合消费信贷的监管要求。
另一方面,在“信用购”模式下,众多此前在幕后提供资金服务的金融机构,走向更台前的位置。某种程度上,这是蚂蚁集团与金融机构在满足监管要求下,于助贷业务上的新探索。
暂无评论内容